黑木耳交收标准为二级黑木耳,最小交易单位为5公斤/批,最小变价单位为0.05元/公斤。
木耳属于担子菌纲、银耳目、木耳科,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其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媲美,木耳被盛赞为“素中之荤”。黑木耳主要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的山区,主要是亚洲地区的中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这其中又以中国的黑木耳产量最大。我国占世界黑木耳总产量的90%,占黑木耳出口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二。国内黑木耳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浙江、陕西等地。我国东北(黑龙江吉林与内蒙大兴安岭)的木耳最好,产量在60%,牡丹江地区产量最大,占全国三分之一。其次秦巴山区及湖北一带的黑木耳也不错,占全国25%。
黑木耳栽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椴木栽培,另一种是袋料栽培。椴木栽培现在已不再大面积栽培,因为近年来为保护森林面积,近几来都采用袋料栽培黑木耳。
东北按采摘时节分有春耳、伏耳、秋耳三种木耳。
七月之前采摘的木耳为春耳,特点是春耳生长期间气温高、雨水多,虽然生长快,但是色泽浅、耳片薄、吸水膨胀率低、但口感柔软;
伏耳为七、八两个月份采摘的木耳,由于七八月是东北的雨季,所以木耳经常被雨淋,容易发生腐烂,生虫,是木耳里的下等品。
秋耳,秋耳是在立秋以后初雪之前生长,温度低,昼夜温差大,生长期较长,积累的营养分丰富比较充分,所以耳片比较厚,颜色比较深,朵形略小于春耳,但口感肉厚筋道。每年只能采摘一次,秋耳属三种木耳中的最好的木耳,秋耳因其品质较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我国南方,一般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2-3月制袋接种,4-5月出耳;秋季栽培8-9月制袋接种,10-11月出耳。
供给面
据有关资料统计,1949 年前黑木耳最高产量为450 万kg,1956 年达485 万kg,1980年超过500 万kg,以后产量迅速增长。1956 年黑木耳产量为1.19 万吨,1991 年达4.65万吨,1999 年达5.9 万吨,产值达36 亿元。1994 年我国黑木耳出口2821 吨,1999 年出口近万吨,为国家创汇近2 亿美元。2011年全国黑木耳产量346.1万吨(鲜重),木耳折干为1:10-15,所以折算为干品约30万吨。
需求面
消费方面,按产量我国食用菌排名前六品种分别为平菇(563.3万吨)、香菇(501.8万吨)、黑木耳(346.1万吨)、金针菇(249.3万吨)、双孢蘑菇(246.2万吨)、毛木耳(143.5万吨),黑木耳在食用菌消费上名列前茅。近年来,国内市场黑木耳销量大大增加。但国内黑木耳消费总量仍然很低,消费阶层仅限于城市和老年人群。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再加上黑木耳栽培和加工包装水平提高,大朵型改成片状分装后,质量提升很快,带动了内销市场迅速上升黑木耳消费亦将呈持续上升态势。国外消费量最大的是日本,日本近20 年黑木耳消费增长了220 倍,而韩国、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需求量也很大。黑木耳有时处于有价无货状态。世界人均占有黑木耳每人每年不足19g,按照美国人每人每天吃5g 即能延年益寿的提法,目前,世界黑木耳年产总量仅能供应两天。所以,国际市场需求量相当大。
价格面
2014年开年以来这一轮价格下降主要是缘于较重的库存积压和春季产耳季即将到来,此时急于抛售老库存。造成价格下滑较为严重,在此之间库存的累积是因为2013年木耳种植量较多,加上11月份木耳收成较好,所以总量较多,2014年2月南方主产区受气候条件影响,前半个月雨雪天气为主,后半个月又多是阴雨天气,最终导致这批黑木耳整体质量较差。所以综合这两个因素,2014年2-5月价格下降。
上周渤商所黑木耳价格大幅下跌、连续三个跌停板,而传统市场上黑木耳价格趋于稳定:目前正是东北秋耳采摘阶段,秋耳以其独特的品质吸引很多采购商,秋耳走货较快,其他黑木耳走货缓慢。另外,9月份处于南方主产区黑木耳生产淡季,库存销售为主,由于今年整体库存偏多,南方市场库存木耳数量依旧庞大。本刊预计,随着开学季的到来和国庆营销旺季到来,黑木耳市场需求量提升,走货速度和走货量加快,整体市场价格多会趋于上扬。